丽姐助学基金-心纯 爱真 人间才有温暖
您的位置:首页>华夏时报:微互助基金:微而不“薄”

华夏时报:微互助基金:微而不“薄”

2011年11月1日 作者:

  《华夏时报》2011年10月29日 本报记者:马广志(北京报道)   “我不是慈善家,只是个慈善的倡导者。”当记者拨通伊秋铭的手机,称他是为山区的孩子做了大量善事的慈善家时,他的声音略显嘶哑。“我刚从凉山回来,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一些棉衣棉鞋。这几天一直在路上。”   9月2日,一个名为“微互助基金”的专项公益基金在北京悄然成立,它挂靠在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的架构之下,基金致力于弱势群体健康、教育、福利、国际交流等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并以此为平台帮助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拥有健康的明天。      微互助基金是一个人的基金,它的创始人就是伊秋铭。他是一个热血青年,他的粉丝有好几十万人,这些粉丝跟他一样有着一颗火热善良的心,网友称“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都给了最需要帮助的人”。   1984年出生的伊秋铭还不到三十岁,但看上去却很苍老,被大家称为“北京讨饭老头”。他解释说:“这不仅是因为我一直在山里跑,风吹日晒的,而且我感觉在中国做慈善就像向别人讨饭一样,很不容易。”   2008年之前,伊秋铭一直在做义工,起初是在温州为孩子们建希望小学,到北京后就在一些敬老院、孤儿院等单位组织公益活动,直到后来直接在基金会工作。“这个过程中,见过了太多伤感的场面后,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了,因为有太多的事要做,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了。”他说。   由于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公益,很多人得到了真正的帮助,取得了大众的信任,很多朋友都很放心地把钱和物捐赠给伊秋铭来打理。今年6月自“郭美美事件”以来,伊秋铭认识到关注慈善的公众会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民间的草根组织中来。“如果没有一个官方的组织,我是没有资格接受人家捐赠的,否则搞不好就变成非法集资了。因此,我需要一个‘身份’,把身边的爱心人士聚集起来,以保证朋友们对我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于是,从8月份起,伊秋铭开始寻找“婆家”。最终,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进入他的视野并最终决定加盟。   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毕业生李欣先生、叶小平先生、赵永军先生,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毕楷先生、张殿镇先生发起,于2010年1月21日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它的使命是通过资助和援助服务、利益表达、社会倡导,帮助贫困人群及弱势群体摆脱疫病困扰、接受基本教育、改善生存环境。首要工作就是帮助贫穷、边远地区的弱势群体,包括各类疾病患者、低收入城乡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少数民族人员等,可持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的脆弱性,以便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   这跟伊秋铭创建自己的基金会的理念和宗旨不谋而合,更令他本人兴奋的是这个基金会并不收取任何的管理费,而其他基金会都要收取基金管理费。因为微互助基金的参与者都是一些个体,本来钱就不多,如果再扣掉一些管理费,就所剩无几,还怎么帮助人啊。   而作为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的领导们,选择在总会下面为伊秋铭成立专项基金,也是充分了解了伊秋铭这些年所做的一切,看重的是他本人在公益慈善界的影响力、公信度及个人魅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相互了解和商谈,9月2日,伊秋铭拿着当月发的5000元工资来到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办理登记注册事宜。“微互助基金”的“‘微’就是微小,‘互助’就是大家帮大家。人人都可以给别人提供哪怕是一点的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微互助基金的理念是“一元钱,一个善举,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我认为,不论在现实社会里还是在网络中,很多普通公众虽然并不能像慈善家一样为慈善一掷千金,但他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的小善、小爱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伊秋铭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   微互助基金成立伊始,伊秋铭就搞了个“10元购买爱心字典让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活动。“字典虽小,但也反映了贫困农村教育现状的大问题。”伊秋铭介绍说,在贫困农村的一些中小学里,有的是兄弟姐妹共用一本破烂不堪的旧版字典;有的是使用纸张粗劣、印刷模糊、错漏百出的盗版字(词)典;更有甚者,有的直到读完小学都没有摸过字典。   “10元钱还不够买一个汉堡,还不够一盒烟钱。”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贵州等不少山区都曾留下伊秋铭的足迹,“10元如果要买一本字典捐给山区的孩子,就会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和更广阔的空间,这也还让整个社会的教育以及公益事业受益。”他感慨地说。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山村教育的关注和关爱,传递给了1万多名山里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说到这里,伊秋铭一直略显忧郁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笑容。   “鞋”手明天,为山里的孩子送一双雨鞋也是微互助基金发起的一项公益慈善活动。当《华夏时报》记者问起在国庆节期间才发起的这项活动时,记者注意到伊秋铭的脸色一下子暗了下来。   “几年前在走访四川凉山的一所小学时,有这样一幕难忘的镜头。几名穿着单薄的孩子光着脚丫在学校中行走。当时是10月份,温度在10度以下,山区的湿冷气候温度会比正常地区的温度低几度。穿着够严实的我在这样的气候里,全身感觉到的只有刺骨的冷,加上连着几天的阴雨天,让本是崎岖不平的路变成满山泥浆地,而眼前孩子的双脚早已变成黄泥脚丫,看不清颜色,没衣服遮挡的小腿肚也露在凛冽的寒风中。”   “马上就要入冬了,一想到那些没有鞋穿的山里孩子,我就特别难过。尽管如此,这些孩子还是每天会往返于山区冰冷、泥泞的山路间,无论酷暑严寒或是道路荆棘,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伊秋铭有点哽咽,“我希望山区的孩子能够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双脚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马上就到春节了,也算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新年礼物吧。”   说到这里,伊秋铭把眼神投向窗户,似乎要望向遥远的山区。“一滴甘露,能滋润一片土壤;一份关怀,能温暖一颗心灵;一次行动,能感动一生记忆!”我突然想起伊秋铭写在微博里的这句话。 (华夏时报新闻网址链接) (新浪新闻网址链接)